close




立即點擊


標題

臺灣哪一個地名很有趣將第名寫出來並說明命名的背景


問題


臺灣哪一個地名很有趣將第名寫出來並說明命名的背景例:台北市的艋舺


最佳解答


一.南投縣草屯鎮(草鞋墩)~草屯的名稱由來,清代屬南北投堡之北投堡,日治以後的政治、交通、經濟中心轉移至今草屯街區,乃廢北投堡為草鞋墩庄、草屯街至草屯鎮迄今。草屯鎮名之由來係大正9年(1920),改自舊名「草鞋墩」。當時台灣全域凡三字併成之大字地名,悉改為二字;凡「墩」字多改為「屯」字,如「東大墩」改為「大屯」,「西大墩」改為「西屯」。至於草鞋墩的由來,《草屯鎮志》中所記載:「草屯街區,位於盆地東緣山麓,為出入內山之中,其餘暉拓墾者、挑夫、商旅之出入門戶地點,夙為換棄新舊草鞋之地,日積月累,草鞋成墩,故得稱。」草屯舊時為洪雅平埔族阿里坤支族北投社領域。雍正3年(1725),清廷淮民間向土著租獵場曠地,於是漢人移民接踵而至,漢人聚落迅速形成。 清代的漢人屯墾 乾隆53年(1788),清廷實施屯墾撫番制度的同時,草鞋墩二隘,已徒有其名,乃裁撤之,且在今土城烏溪、雙冬山地狹隘處內木柵汎及北投小屯,並授予撥用,墾殖屯田、屯園以徵收屯租為養贍,因此招來更多漢人墾戶。嘉慶20年(1815),郭百年率眾潛往復墾埔裏社事件,22年千餘民壯佃丁被逐出。道光3年(1823),在北投社番慫恿之下,西部平原各平埔族社人,蜂湧而入;咸豐年間漢人亦接踵而入;光緒元年(1875)埔裏社建廳,設中路撫民理番同知,轄內有一街30餘莊。蓋草鞋墩為入埔裏之北路,此間往來埔裏盆地者,絡繹不絕於途。光緒10年(1884),古文書上已有載有「草鞋墩街」之稱。 ?聞名全台的草鞋產業 也就在草屯地方對草鞋的需求量是如此的多,所以昔日的草屯地區是以草鞋做為當地最具代表性的產業。像頂庄、新庄、加荖、北投堡是主要的草鞋生產地,其中頂庄地區所編織的草鞋專挑農曆10月收成的蓬萊桿,鞋帶以楊麻撚編,鞋面堅實耐用,其所產草鞋品質也有一定口碑,故草屯亦是草鞋製造與集散地,其盛名乃自清末直至民國50年代.二.台北市士林區(八芝蘭)~士林區位處臺北盆地北方,地當臺北人北投、淡水、金山、三芝之要道。全區面積64.87平方公里,幅員廣闊,為本市十六行政區面積最大者。本區西臨北投區,西南臨淡水河界蘆洲鄉,南臨內湖區,北臨金山鄉,東北接萬里鄉及汐止鎮。全境東北俱為山脈,丘陵相接,以七星山為最高峰,海拔1109公尺,東南有鄰界之大崙山山嶺及大直諸山,西南一帶為河谷平原。士林之區名,取自境內舊地名「士林街」按士林昔日為山胞毛少翁社所居,原稱「八芝連林或八芝蘭林」,係譯自平埔語「Pattsiran」,是原住民平埔族凱達格蘭人之社域Pattsiran地方,意思是「溫泉」。位置是指士林區北方「三角埔」到北投區「頂北投」一帶(陽明山~北投:永平、倫等、大屯、泉源、湖山等里),此地的山區一帶為溫泉湧出的地域,初據Pattsiran譯其音,並加其環境森林蔚鬱,稱為「八芝連林」或「八芝蘭林」,其後又有「八芝林」「八芝蘭」或「芝蘭」之名稱出現。同治年間淡水廳志叫作「芝蘭街」。咸豐九年,士林舊街被毀,改建新街於「下樹林」,後略一「下」字作「樹林」最後因閩南語「士林」與「樹林」同音,易書寫,且字意又佳,寓有士子如林之意,所以後來新街被稱為「士林街」,而成為士林區名之由來。三.台中縣豐原市(葫蘆墩)~豐原地名「葫蘆墩」的由來,原本豐原街內有一個小墩、一個大墩形狀像葫蘆,因此被稱為「葫蘆墩」,此「葫蘆」非彼「烘爐」。豐原葫蘆墩的葫蘆是八仙裡面的張果老大仙揹的「寶葫蘆」,葫蘆口正是小墩,每次火燒房子都在小墩葫蘆口最熱鬧的市場附近;小時候豐原街火燒房子,老一輩的人就說:「大仙又在發威、葫蘆又在噴火了!」豐原街上的平房被火燒過之後,重蓋的房子就改建成二樓以上的新房,所以上人所說「葫蘆地,燒就旺,意思是大火愈燒,就愈興旺。」是正確的。「葫蘆墩」為什麼會改成豐原呢?以前沒有高速公路,坐火車南下自苗栗到后里都要經過十多個山洞,過了大甲溪就是平原。而「葫蘆墩」土地肥沃、物產豐富,一年收二期稻,十月底第二期稻子收成後還可以種第三期農作物如小麥、馬鈴薯、煙葉及多種青菜等,於是改名為「豐原」,取平原年年豐收之意。四.屏東縣屏東市(阿猴)~屏東市此地原為平埔馬卡道族「阿猴社」(Akauw)之定居所在地。今日所稱之「阿猴社」,原本應稱為「打狗社」或「打鼓社」,佔居於「打狗港」(今日的高雄)沿海地方;「阿猴社」人於明朝末年時受到海寇林道乾的屠殺侵略,紛紛避居至此地,並改其社名為「阿猴社」(Takau→Akau)。之後漢人移民又以「阿猴社」之漢語近音譯字再添上「林」字(因此地一帶原本為繁茂之森林),而稱呼此地為「阿猴林」或「雅猴林」。《台灣府志》引〈陳少崖外記〉而記載道:「海寇林道乾,戰敗,蟻舟打鼓山下,恐復來攻,掠山下土蕃殺之,取其血和灰固舟,乃航于海,餘蕃走阿猴林社。」就當時的情形,台灣府學教授林謙光的《台灣紀略》亦曾記載道:「阿猴林,大樹蔽天,材木於是乎出。」又諸羅縣知縣季戲光的《台灣雜記》亦記載道:「鴉猴林,在南路萆木社外,與傀儡蕃相接,深林茂竹,行數日不見日色,路徑錯雜,傀儡蕃常伏於此,截人取頭而去。」清康熙四十年代,福佬移民於平埔族阿猴社所盤據之地:「阿猴林」的中心地區建立村庄,而以「阿猴」為其庄名。清乾隆初年之時此地已形成街肆,「阿猴街」之名則見於清乾隆二十九年出版的《台灣府志》(續修)。後來漢人又利用同音雅字而將此地之地名寫作「阿侯街」。日本佔領台灣之後,起初對此地仍沿用舊名,直至大正九年(西元一九二○年)地方制度改正時,因此地位於「半屏山」之東方,故改稱此地為「屏東」。


其他答案


1.鼻頭:狀似人鼻,但找不到粉刺2.水湳洞:乍聽似西遊記中,齊天大聖的居住地,因在溪的南邊有一山洞而得名3.九份:話說許久前,居民僅有九戶,由於採購民生物資不便,皆由商家分做九份,一併處理,故稱九份4.金瓜石:山頂有大石,狀似金瓜,稱之金瓜石,當地昔日盛產黃金,名符其實!以上皆為台北縣瑞芳鎮地名~謝謝參考資料:自己"打狗"是高雄台灣有許多名稱相同的地方,你可知道:為什麼高雄縣和高雄市同名?原來早在三、四百年前,高雄縣和高雄市交界的平原地區,散居住著原住民平埔族部落。其中,住在現在高雄港附近的部落,叫做「TAKAU」,後來的漢人移民就直接把它譯成「打狗」(台語)。如果只從字面意思來看,以為住在「打狗」的平埔族喜歡打狗,那就不對了;在平埔族語彙「打狗」裡,「打狗」可是「竹林」的意思呢!據說數百年前,高雄港附近常有海盜出沒搶劫,為了保衛家園,平埔族就在住家附近的周圍遍植刺竹;高雄港一帶因此「刺竹成林」,「打狗」也就這樣轉借成地名。後來,由於漢人一波波的湧入「打狗」開墾,到了清朝末年,「打狗」的範圍就由高雄港一帶逐漸擴大到現在的高雄市區。參考資料:http://contest.ks.edu.tw/~country/change/change1.htm


以上文章來自奇摩知識家,如有侵犯請留言告知


https://tw.answers.yahoo.com/question/index?qid=20060309000013KK13121

BD81A8B1B203CBB1
arrow
arrow

    f57bf55j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